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场族裔冲突,在吉南部占据一半人口的乌兹别克人和吉尔吉斯人是骚乱中对立的两方。但是,直至现在,仍没有准确的说法来说明这场骚乱的导火索。说法一是乌兹别克人强奸了吉尔吉斯女大学生;说法二是两个民族的青年在奥什市内的清真寺旁发生斗殴;说法三是有某种势力雇佣了一些塔吉克人,驶车向车外的乌兹别克人和吉尔吉斯人开枪,挑起两族冲突……
尽管没有定论,但这种“花样百出”的说法本身就说明许多参与到骚乱中的人们根本就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仅仅是出于对对方民族的厌恶甚至仇恨而投入到了“战斗”中去。
吉尔吉斯斯坦临时政府仍不健全的治理能力成为骚乱的促发因素。16日,临时政府已经开始征召吉南部所有19-22岁的青年来维持当地秩序。这么做的原因是临时政府根本无法指挥当地的警察。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生命危险,居然是政府连警察的饮食都无法保证。
据俄“REGNUM”新闻网报道,一位俄罗斯的人道主义物资飞行员刚刚架机降落到奥什机场上就被一群警察围拢,警察请求他给他们找一些东西充饥。这一事实说明了骚乱缘何可以轻易发生并且迅速扩大。骚乱发生后,临时政府总理奥通巴耶娃紧急向莫斯科方面求救,甚至希望对方派兵进入吉尔吉斯斯坦来维持当地秩序。这些都说明了吉临时政府在4月份推翻了巴基耶夫政府后面临着怎样的治理困境。
除了政府治理困境之外,中亚地区尤其是吉尔吉斯斯坦人民普遍缺乏法制观念也是问题的重要一面。在吉尔吉斯斯坦有一种奇怪的传统,只要一爆发革命,“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大抢劫”马上开始。就像两次革命中展示的那样,商店民居都遭到洗劫,而且农民们还会冲进城里“圈地”,并立即在圈好的地上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子。这种先例早已有之,甚至得到了政府的承认,所以就愈演愈烈。而打劫的人们往往会拿少数族裔下手,比如今年4月革命爆发之后就曾在比什凯克郊区爆发针对土耳其和俄罗斯人的抢劫、“圈地”事件。
这一切在斯大林时代就埋下了伏笔。在斯大林的“民族融合”命令下,大量的乌兹别克人进入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生活。苏联存在时,这种矛盾不会爆发,但是解体以后,矛盾立即爆发出来。1990年,就在同一地点,乌兹别克和吉尔吉斯两族就曾经爆发了一场冲突。官方数字是造成了1200人死亡,而非官方数字则称共有10000人死亡。事件最后是在苏军的镇压下解决的。时隔20年之后,矛盾仍未得到解决,并且在遇到了合适的土壤之后大规模爆发。
自1990年那场骚乱之后,两族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在这20年中,乌兹别克人一直谋求吉政府将乌兹别克民族语言设为官方语言,并保护乌兹别克人的生活工作权力和文化传统。但是,无论是阿卡耶夫政府还是巴基耶夫政府实际上都十分脆弱,这种脆弱在时隔5年的两次“中亚速度”的革命中清晰可见。
脆弱的政府尚无法解决本民族问题,少数民族问题就更加难以得到解决。1990年骚乱的一大原因是在吉尔吉斯斯坦高层没有一位高级官员是乌兹别克人。而直到2005年,乌兹别克族的官员才开始出现在地方政府层面,而高级领导层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变。
更要命的是,在吉国内工作的往往是乌兹别克人,吉尔吉斯人反倒要远赴俄罗斯或哈萨克斯坦打工,加上近年来吉农村年轻人大量涌入城市,使得两大民族在工作机会问题上矛盾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由于恐怖主义组织“伊扎布特”崛起于乌兹别克斯坦,所以乌兹别克人在吉尔吉斯斯坦往往会在宗教问题上遭到刁难,这更加挫伤了乌兹别克人的民族感情。
一方面吉尔吉斯人反感甚至仇视乌兹别克人,另一方面,政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弥合双方分歧,比如在少数民族领导人和官方语言问题上,吉高层一直没有做出合理的决定。如此一来,矛盾便仅仅是在等待一个爆发的时机。
在后苏联空间内,无论是车臣问题、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问题、乌克兰的东西对抗问题还是中亚的族裔问题都十分突出,而且它们都可以追溯到同一个根源——斯大林以及其他苏联领导人的民族政策。这段历史已经无法改变,而面对其遗留问题是则必须探索一条有效的道路。
在笔者所列举的这些问题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凡是遵循“自由表达、自我实现”原则来治理民族问题的国家都取得了较为稳定的局面。普京在治理车臣问题时使用的是“车人治车”的策略,利用车臣“名门望族”卡德罗夫家族来对该地区进行治理。尽管随着伊斯兰势力的兴起这种策略遭到了挑战而且车臣恐怖事件仍然频发,但不可否认的是,区别于车臣战争期间分离势力对该地区的占领,车臣“整体上”是稳定的。这种稳定得益于普京让车臣人“自由表达并自我实现”,即由车臣人来实行符合当地民族心理和习惯的管理模式。
而乌克兰的东西对抗则一直被该国的自由选举体制控制在一个可以容忍的范围内。比如,在俄罗斯人占绝对优势的克里米亚地区,该地区地方议会立法恢复前苏联标志。尽管这种做法在基辅中央引起了极大争论,但争论却没有爆发为冲突,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仍是“自由表达、自我实现”的原则得到了遵循。近期,由于亲俄的亚努科维奇上台导致乌克兰东西对抗空前加剧,甚至出现了乌克兰将分裂的说法,但即使这样,更多的人还是谋求通过法制渠道来解决分歧。
“自我表达、自我实现”这种说法很容易让人们联想起科索沃问题,但是任何问题都有两个极端,科索沃问题是将少数民族的民意放大的极端,而本文所说的则是另外一种极端,也就是掩盖民族问题、拒绝给予少数民族表达权利的极端。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制度,即使像后苏联时期的那些文化传统都极为相似的国家也会在民族问题上采取不同的策略,但一个基本的原则是不能掩盖问题和封杀少数族裔的声音。吉尔吉斯斯坦这20年的实践可以说正是犯了这样一个大忌。
' />冲突引起了联合国的关注,并将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中亚。自从一系列的颜色革命之后,中亚并没有进入和平发展的轨道。相反,在政治动荡与经济恶化的语境中,民主矛盾的暗涌此起彼伏。
美国《华盛顿球探体育比分:》撰文称,吉尔吉斯斯坦陷入暴乱漩涡,美俄束手旁观。
文章援引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亚高加索研究中心丝绸之路项目研究主任斯维恩特·考奈尔的话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动乱背后,隐藏着很多矛盾,但这次暴力事件主要由两个因素引起:首先,是整个国家政治体制的崩溃;其次是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的势力试图夺权”。
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中亚腹地,美俄两国均在此设立了军事基地,而中国则和吉尔吉斯则分享着一条漫长的边境线。但是,在考奈尔看来,美俄两国都没有对吉尔吉斯斯坦负起应有的责任。
都是巴基耶夫惹得祸?
吉尔吉斯斯坦的种族冲突从6月10日开始。当天,一群吉尔吉斯族青年与乌兹别克族青年在南部的奥什市一家赌场发生群殴,随后事态迅速扩大,人群开始洗劫并焚烧当地的音乐厅、超市、商场和汽车。当晚,暴力活动充斥整个奥什市和周边地区,枪声不断。吉临时政府11日凌晨宣布,在奥什及周边三个地区实行紧急状态。
“吉尔吉斯的这股势力跟很多政治派别挂钩,很可能受到前总统巴基耶夫的影响,”考奈尔推测道。
巴基耶夫出生在贾拉拉巴德,是吉尔吉斯族人,南部地区是他传统势力范围。当地乌兹别克族人多支持临时政府,吉尔吉斯族人则多为巴基耶夫支持者。但是,目前流亡在白俄罗斯的巴基耶夫否认与此次动乱有关。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亚高加索研究中心丝绸之路项目高级研究员卡尔·哈伯从民族矛盾的角度向媒体解释说,中亚地区的种族矛盾并不是新鲜事,这是中亚历史的产物。由于前苏联统治的需要,造成当地大量的人口搬迁,而在拥有550万人口的吉尔吉斯斯坦,有15%的居民是乌兹别克人,多居住在吉国南部。
哈伯说:“在吉尔吉斯斯坦,南北方围绕富饶的费尔干纳山谷产生的冲突最为明显。这个山谷住的多是乌兹别克人和穆斯林。因此,吉尔吉斯人总想把他们赶走。双方总会在土地和水源的争夺中爆发冲突,”
其实,民族矛盾仅仅是此次动乱的冰山一角。多年研究吉尔吉斯斯坦问题的国际危机组织指出,持续的腐败、政权之争和经济持续恶化,才是吉尔吉斯斯坦陷入动乱的根源。
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有相对自由的言论,和相对发达的公民社会制度。但自从前苏联分裂出来后,前总统阿卡耶夫任人唯亲,贪污腐败,政治体制黑暗。2005年,吉国爆发“郁金香革命”,推翻了阿卡耶夫政权,前总理巴基耶夫上台。但是,好景不长,吉尔吉斯开始纠缠于政治体制改革,巴基耶夫不满宪法削弱了总统的权力,几经修改宪法,巴基耶夫几乎要将自己变成第二个阿卡耶夫。
今年4月8日,吉尔吉斯斯坦才刚刚爆发过一场大规模骚乱。当时,政治反对派占领了政府,总统巴基耶夫被迫辞职,并离开首都。反对派领导人奥坦巴耶娃宣布成立临时看守政府,宣称将起草新宪法,要求进行总统选举。
巴基耶夫被推翻后,吉尔吉斯斯坦实际上陷入了权力真空。临时政府孱弱,给趁虚而入的政治势力钻了空子。奥坦巴耶娃谴责巴基耶夫挑动了吉国南部乌兹别克人与吉尔吉斯人的冲突,目的是破坏即将于6月27日举行的宪法公决。
中亚,谁的后院?
“从2002年开始,吉尔吉斯斯坦的整个国家机器就开始慢慢腐朽。”考奈尔这样解释吉尔吉斯斯坦骚乱的根源。“当地的情况因为美俄驻吉的军事基地之间的竞争而恶化,让这个政治体制运作本就混乱的小国更加不稳定。”
中亚是俄罗斯传统的战略“后院”。但自从苏联解体后,欧美势力逐渐渗入这块战略要冲。美国与俄罗斯在吉尔吉斯斯坦均设有军事两地,距离颇近,利益争夺也从未停止过。
近年来,美国一心要扫平阿富汗的反恐势力,因此十分珍视他们在中亚唯一的空军基地,吉尔吉斯斯坦的马纳斯。这一基地可直接作为军事物资的中转站,是驻阿富汗美军可靠的空中走廊。然而,莫斯科并不想轻易让美军涉足。2009年初,吉尔吉斯前总统巴基耶夫访问俄罗斯时,曾试图关闭租借给美军的马纳斯基地。华盛顿立即将租金从每年的1740万美元增加至6000万美元,同时允诺支付吉国3700万美元修建新的停机坪和仓库,另有3000万美元用于更新导航系统,才保住这个“空中走廊”。
在哈伯看来,各大国会支持有国际社会展开人道注意干预,但在短期内,这些援助恐怕实现不了。另外,吉尔吉斯斯坦的过渡政府正努力回复当地的秩序,组织令人信服的选举。
但问题在于,“吉尔吉斯斯坦的动乱状况很可能继续下去,甚至演化成整个中亚的长期不稳定。”考奈尔说,“这会让当地的强国陷入更加复杂的境地中。”
近日的暴乱让吉尔吉斯境内的很多乌兹别克人纷纷越境到乌兹别克斯坦避难,动乱有可能波及中亚邻国。而巴基耶夫的下台也让周边国家的领导人感到了丝丝寒意。
?
' />《纽约时报》题为《民族冲突将吉尔吉斯斯坦的稳定局面永久破坏》的报道指出,吉尔吉斯临时政府已经对国家南部的大面积区域失去控制,上千人在冲突中丧生、四十万灾民逃离家园。而吉国的乌兹别克族人已经将自己隔离开并设立了“自治区”,拒绝承认政府的权力。
报道称,尽管国家已经受到了即将走向终结的威胁,但是政府“看上去无法采取任何有意义的举动”。不但人道救援的速度非常缓慢,现任临时总统甚至为了自身安全而没有到骚乱地区进行安抚。尽管临时政府计划于6月27日进行新宪法草案全民公投,但是占据了人口总数15%的乌兹别克族人是否会参与投票令人怀疑。
报道援引了几名位于骚乱地区的吉国平民的发言,他们几乎都表示“这样的政府我们不需要”。其中一名34岁的男性还说“现在我们能保护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家门用围栏圈起来自己治理自己”,他认为这是防止自己和家人受到骚乱侵害的唯一方法。
' />
2010年6月17日 吉尔吉斯斯坦冲突导致数十万人被迫离开家园 6月15日,妇女们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的一个难民营内休息。 联合国官员17日说,吉尔吉斯斯坦冲突共导致至少4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新华社/法新
中新网6月17日电 据俄新网报道,独联体一成员国特工部门的消息人士17日在电话中向俄新社透露,吉尔吉斯斯坦南部持续了几天的种族冲突已经导致大约1800人死亡,这一数字与官方公布数字差距极大的原因可能与“一系列客观情况”有关。
他指出,这些数据是在对局势监察、目击者调查和所获信息的基础上得出的。
据最新官方资料表明,吉国南部骚乱导致191人死亡,近2000人就医。
吉尔吉斯斯坦临时政府总理奥通巴耶娃日前曾表示,骚乱死亡人数可能高出几倍。地方非政府组织也认为,死亡人数超过官方公布数字几倍。
该消息人士说,官方数字与实际数字之间的差距有几个原因。他说:“首先,根据当地习俗,许多家庭要在太阳落山前将死者尸体安葬;第二,由于当地国家机关瘫痪,因此人们无处通报死亡情况。此外,某些地方的冲突造成整户人家死亡,因此已经没有人能够通报人员死亡的情况。”
2010年6月17日 吉尔吉斯斯坦冲突导致数十万人被迫离开家园 6月15日,几名妇女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的一个难民营内照顾自己的小孩。联合国官员17日说,吉尔吉斯斯坦冲突共导致至少4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 新华社/法新
2010年6月17日 吉尔吉斯斯坦冲突导致数十万人被迫离开家园 6月16日,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奥什附近的一个村庄,人们在被毁坏的建筑内寻找自己的财物。联合国官员17日说,吉尔吉斯斯坦冲突共导致至少4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 新华社/法新
2010年6月17日 吉尔吉斯斯坦冲突导致数十万人被迫离开家园 6月16日,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奥什附近的一个村庄,两名男子在被毁坏的房屋附近哭泣。联合国官员17日说,吉尔吉斯斯坦冲突共导致至少4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 新华社/法新
2010年6月17日 吉尔吉斯斯坦冲突导致数十万人被迫离开家园 6月16日,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奥什附近的一个村庄,一名男子站在被毁坏的车库附近。联合国官员17日说,吉尔吉斯斯坦冲突共导致至少4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 新华社/法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