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科协第三十六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医没‘钱’途”成为中医药专家们的共同感叹。与会专家认为,中医不赚钱是其阵地萎缩、人才流失、难以发展的重要经济原因。专家建议将中医医院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增加中医院诊疗收费项目;对收费项目合理定价。
收费过低妨碍中医发展,这样的观点在消费者听来,就像一声涨价的冲锋号,尖锐而且刺耳。由此生出很多批判的声音,其中,“中医纯属伪科学”的高论也借势再度热炒。就本人而言,我很反感这样的忤逆言论,我不认为现代人有权仅仅依凭自己的好恶简单否定延续千年的中医科学。我们不能没有一丁点“我知道我不知道”的虔敬,而只有“我不知道先人更不可能知道”的自负。
话题转回中医的“收费过低”问题。所谓收费的高低,显然是互相比较的结果,这里主要是中西医的比较。总体而言,中医收费明显低于西医,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是因为中医收费过低,还是与之比较的西医收费偏高,却将直接改变问题的问法和答案。显然,饱受“看病贵”之苦的公众更倾向于认同:是西医收费偏贵,而不是中医收费过低。
我们暂且放下此问不去深究,可中医相对西医收费更为便宜的结论,应该是可以做出的。中医药专家将之视为阻碍中医药发展的重要原因,因为在眼下这样的金钱社会,一个没“钱途”的行业自然难以在竞争中胜出。可是,这个问题同样会有另一种问法:在商品经济中,同等品质下价格越低往往越受市场亲睐,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多数人仍然并不富裕的社会,“收费过低”为何反而没能成为推动中医发展的最大优势呢?
在我看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倘若不能明乎于此,即使提高中医收费也无济于事,反而还有可能将中医推向更加艰难的处境。当然,这也许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粗略来看,首先应该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换言之,即使便宜,很多人也不愿意看中医,而更亲睐西医。中医在国民就医选择中的地位下降,无关中西医哪个是科学哪个是伪科学,这主要取决于各种因素冲击之下的消费心理。某种程度上,这和中国情人节明显比不过西方情人节,似乎也有一定的共通之理。因此,在那些受到外来强势文化冲击较少的地方,民族医药往往发展得更好。
当然,消费者的选择也未必就是完全自由的。虽然医疗市场庞大,但公立的医疗机构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一个卖方市场,加之有关医院发展政策以及医保政策的配套,很多情况下消费者并不具有自主选择更为廉价的中医医疗机构的自由,或者不能选择到有政策保证的可资信赖的中医医疗机构。这主要是医疗政策的问题,必须改变公立医疗机构的逐利性,不能任由其什么来钱多就大力发展什么。仅从这个层面看,中医药专家“因为没‘钱’途所以难发展”的抱怨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但是,收费相对便宜依然应该作为中医的一个重要优势予以保留。要改变中医的发展困境,关键不在提高收费,而是应该积极改变过度内敛的形象,变得更能灵活适应市场的需要,强化品牌效应,净化自身队伍,恢复中医的纯洁和荣誉,同时加大研发投入,不再只是固守纸堆。与此同时,医改政策在强化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基础上,应给中医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以“钱途”论定对中西医的支持力度,让中医的“收费过低”真正成为发展的优势。
- 2009-10-17专家号错了妨碍中医发展的“脉”
- 2009-10-16中医收费
- 2009-10-16“收费过低”咋没成中医的优势
- 2009-10-16专家号错了妨碍中医发展的脉
- 2009-10-16“中医低价论”是广告还是暗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