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末最让中国老百姓关注的事件之一就是春晚,中央电视台的篮球比分直播:联欢晚会自1983年开办以来,已经在观众的注视下走过了二十多个脚步。刚开始时,大家的总体感觉都是好,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感觉在慢慢地变化,网上有人表示已经多年没看春晚了,也有人表示再也不看春晚了,甚至还有人评选“十大最让人讨厌的春晚明星”、“最让人讨厌的春晚节目”,这是怎么了?难道春晚剧组的集体努力都白费了吗?难道观众都是没心没肺的家伙,享受过了就开骂?
不是的。
春晚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在那时属于新生事物,而人们精神需求方面处于嗷嗷待哺状态,一接触到春晚,心理刹那间被满足了,最终的结果便是众口一词地说好。
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进步,人们所闻所见日益增多,在文化需求上当然也就多元化,所以对春晚的评价渐渐有了不同的声音——有人开始说不好了。一年年,一届届,转眼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春晚虽然有所改变,但整体上还保持着老模样:老形式多于新形式,老明星多于新明星,有的观众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审美疲劳。有人不看,有人忍不住不看,看后却又开骂,这都在情理之中。譬如红透春晚二十年的赵本山,偏偏有人不想再在春晚上见到他;09年春晚上一鸣惊人的小沈阳,偏偏有人说他俗;就连民歌天后彭丽媛,网上也有人说她的歌失去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父老乡亲》般的感染力。
如今在文化娱乐方面除了电视,更有网络。网络不像电视,观众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可以双向、多向交流。所以有网络春晚、山寨春晚、自办春晚等新生事物,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满足观众(网民)的文化需求。换一句话说,网络分流了一部分央视春晚的观众,有人不看央视春晚也很正常。
有人不看春晚,那说明有其他东西可以替代;有人看后开骂,那说明他的欣赏水平高于春晚创作水平的发展;有人讨厌某些明星,那说明他不畏明星名气、敢于表达自己的好恶;观众关注春晚而又骂春晚,其实就是希望春晚更好看,或者说是希望除夕之夜的精神年夜饭更有味儿。
有人骂春晚,有人赞春晚,总之对春晚的争议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观众欣赏口味变化的表现、是观众欣赏水平提高的表现。而对这种争议的宽容更是一种文化进步的表现。
- 2010-01-22“本山上不上春晚”不应总年成娱乐头条
- 2010-01-22凭啥说赵本山是春晚的“钉子户”?
- 2010-01-20春晚是全民的盛宴,不如放点生菜调味
- 2010-01-14看“春晚最不想看的10张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