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被辞与学术自治
www.fjnet.cn?2012-07-27 09:19? 张 剑?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傅瑾遭方舟子炮轰,指其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造假。7月25日,厦门大学公布调查结果,称傅瑾应聘厦大,提供的是一份“完全假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7月26日《海峡导报》) 失去了学术上的良心坚守、丧失了独立自由的学者人格,这种通过欺骗学校、伪造文凭等手段来获得任教资格的做法,本就是学术界的耻辱。傅教授被网友炮轰、被厦大辞退,对她来说,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于学术界来说,这是肃清学术不端,惩处学术腐败的正义之举;于造假者而言,这既是惩处,更是救赎。不过,我所疑惑的是,为什么这位教授的学术造假不是靠学校自身发现,反而是在网友的“倒逼”下,才去查处的呢? 从既有信息来看,厦门大学至少在这两方面有着重大过失:一是2004年聘请傅瑾为客座教授时,既没对其文凭交由中国驻外使领馆进行公证,其校内学术委员会又没对其文凭进行严格审核,使得傅瑾蒙混过关;二是2008年,傅瑾应聘全职教授时,厦大出于合作四年的交情,没对其提供的证书进行严格审核。把关上的巨大漏洞,核查上的重大疏忽,使得这个谎言蒙骗了大家八年之久。 按照常理,每所高校都应该成立自己的学术自治委员会,通过自治委员会审核、复查教师文凭、科研论文,可遗憾的是,在现阶段的高校管理中,学术自治依旧像“含苞而不放”的花朵,看起来美丽,却永远在期待中。相反,高校对学术的态度,往往是贪多求大,课题级别越高越好,科研论文发表越多越好,在追求数量的过程中,忽视了质量,丢掉了学术操守,使得造假成灾、腐败泛滥。 傅教授东窗事发,只不过是当前学术乱象的一个缩影。然而,窥探这一曝光过程,却难免让人心生遗憾。作假者坑蒙拐骗,八年里没有半点悔改之心;高校学术审查不力,八年里得过且过。要不是“好事”的网友举报,不知道这个谎言还要蒙骗大家多久? 事实上,国内学者之所以对文凭、学术造假情有独钟,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其违法成本太低。而反观国外大学的治理模式,往往是独立的学术自治委员会先行审核,一旦发现违规者,在辞掉其工作的同时,还会将其违规记录输入征信系统,如果情节特别严重,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学术自治不能独立,违规成本相对低廉,这是当前学术乱象的根本原因。傅瑾教授被辞,或许只是惩治学术不端的开始,但是,这样的惩处能否推动学术之路的健康发展,还是一个待解的迷。 短评 厦大假文凭教授的“真成果”也值得检视 毋庸置疑,教授学历造假,不只是个人品德和学术诚信方面的瑕疵,而且更直接涉及到学识水平和能力问题,也就有必要对上述成果进行重新评估或审查。如果同样涉嫌弄虚作假就必须做出进一步处理;倘若都是硬碰硬、实打实的,无疑就有必要作深度追问,如何打破唯学历论的评价机制,给那些由于种种原因,学术方面有造诣但学历不够格者创设发展平台? 傅瑾学历造假事件,不啻是给了我们同样的启示,加强学术诚信构建是一个方面,改革、完善考评机制,摒弃唯学历论,使之更严谨、科学,减弱乃至消除文凭造假的冲动,或许也是值得探讨和尝试的可行之路。(范子军) 清除“假教授”更要关上“学历门” 傅瑾文凭造假虽然可恶,可她不拿着那张是似而非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她能踏上厦门大学教授岗位吗?说实在的,她比那些拿着假文凭混迹官场、什么事情也没做出来的人好多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也是这个时代的受害者。辞退她不等于这世上就没有“假教授”,只有社会管理部门严格执法监管、用人单位严格把关,真正培养起轻学历重能力的用人观念,从根本上铲除假洋文凭的土壤,才有望关上这样的“学历门”。(贺成) ?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