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9日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公共资金是纳税人的辛苦钱,一分一厘都不能浪费。今后政府收支一律纳入预算并公开,所有公共资金一律接受审计监督,长期趴窝的沉淀资金一律调整收回,对国有资产和企业一律从严监管。 多年以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在内的非税收入,一直属于预算外收入,脱离预算控制。这笔钱究竟有多少,各有各的说法,但是毋庸讳言,总额应是一个天文数字。 预算外收支是过去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对于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进行经济建设,发展各项事业,起到过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有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也不能保证防范腐败和廉政建设的要求。尽管各级财政和财政部门不断加大对预算外资金的监管,但其规范程度和管理效率显然不能与预算内资金相提并论。 据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全国土地出让价款2001年仅1296亿元,到2013年,首次超过4万亿元,总额累计达19.4万多亿元,但这笔庞大收入长期放在预算外管理,处于封闭运行的状态,成了一些地方政府任意支配的自留地、小金库。同时,由于管理不规范,一些本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也被转移到预算外。比如,按照《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规定,社会抚养费将全部上缴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国家审计署针对9省45县2009年至2012年社会抚养费收支审计结果显示,几乎每一个县都存在数以百万、千万的实际征缴费用未缴入国库,基层政府还出现社会抚养费被截留、挪用、私分等问题。 实践证明,预算外资金的使用缺少有力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政府财力,扰乱了政府分配秩序,助长了不正之风,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受到极大的影响。不仅相关资金去向不明,容易滋生暗箱操作和腐败行为,而且政府每一项改革进步的公信力也受到挑战。去年6月,审计署公布报告称,38个中央部门及其389个所属单位的三公经费和会议费财政拨款支出,比上年下降22.93%,但很快就有专家质疑,财政拨款的三公预算减少,一些部门完全可以堤外损失堤内补,从预算外收入中捞取油水。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预算法》,首次态度鲜明地提出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如今,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政府收支一律纳入预算并公开。政府钱袋子里装的是纳税人的钱,政府花的每一分钱必须对纳税人负责,让百姓看得明明白白。只有政府收支公开透明,完全置于阳光之下,才能铲除滋生腐败的制度土壤,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福建日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